誰怕「魯智深」
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》從初中語文課本裡刪除了。有教授解釋,是因為其核心是血淋淋的殺人場面,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。
因為「血淋淋」,因為「殺人」,因為「不良影響」,所以刪除。這理由冠冕堂皇。然而,仔細想想,這理由又十分的虛偽、十分的牽強、十分的經不起推敲。
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》真的血淋淋麼?否!
作品描寫魯智深與鄭屠打鬥過程,不過500字。其中寫魯智深打鄭屠動作的聊聊36字,在「鄭屠右手拿刀,左手便要來揪魯達」的前提下,魯智深「按住左手(鄭屠的)」,「望小腹上只一腳」,「再入一步、踏住胸脯」,「撲的只一拳」,「眼眶際眉梢只一拳」,「又是一拳」。鄭屠被打的情形,多用比喻,如「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,鹹的、酸的、辣的一發都滾出來」;「烏珠迸出,也似開了個彩帛鋪,紅的、黑的、紫的都綻將出來」。通篇只用了一個「血」字,何來「血淋淋」?
諸位去看看現在的小說、電視、電影、話劇,不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、大陸的還是港臺的、中國的還是外國的、東方的還是西方的,血淋淋的殺人場面都遠勝於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》,美國大片尤甚。就是莎士比亞的《王子復仇記》,血腥場面也在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》其上。難道也把莎士比亞也刪除了?
歷史從來就沒有少流血,文學作品有「血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乃是歷史的真實。孩子看到適當的「血」,才能客觀認識這個世界。你能夠把書裡的「血」跡擦淨,但你無法擦淨現實中的「血」跡,譬如連續6起校園血案,孩子們就見了太多不該見的「血」。假如當時有「魯智深」式人物,除暴安良,立斃歹徒,血濺三尺,孩子們可能更有安全感,而且能夠從中學會辨別是非、善惡和做人的道理。
刪除 「魯智深」是對除暴安良的恐懼,是社會中某些人恐懼心理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。一些惡徒作惡多端,特別是有權有勢的惡徒,他害怕「魯智深」式的人物,打抱不平,除暴安良,甚於害怕法律。因為權勢可以左右法律,卻對「魯智深」無效。
原名:「魯智深」除暴安良誰恐懼?
作者:三橫一縱
發表日期:於2010-06-04 11:29:38 上帖
轉貼日期:2010-06-05
轉貼自:強國論壇
貼圖係轉貼人個人行為與原作無關
標籤: 魯智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